专业媒体整合营销与传播服务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hina Media Group ( CCTV)

从喝水说起,中医正确喝水的讲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3-05

在最近的节目中,我们都是跟赵老师一起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关注养生,我们也发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儿,往往是养生的关键,所以《黄帝内经》才会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咱们今天就从“饮”这个字说起,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聊聊如何正确的喝水。

01水跟津液是什么关系?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都被称之为津液,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津液广泛地存在于脏腑、形体、官窍等器官组织之内和组织之间,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我们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

01


02“痰饮水湿”是什么意思?

“痰饮水湿”其实是四个中医理论中的概念。 “痰”可有形,也可以无形。质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比如外

感、饮食、情志刺激、运动过少等。痰还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是人们能看到、听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等;无形之痰是指那些只能看见其外在表现,却看不到其形质者,可以辨证为由无形之痰引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等;痰随气升降,流窜于全身,痰蒙清窍时会头晕目眩,蒙蔽心神可见神昏、神乱,流窜经络则出现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痰凝积于某些局部,会形成圆滑包块、瘿瘤、梅核气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

按寒热辨证,痰有寒痰与热痰的不同,一般能从质地区分:痰液稀白者多属风寒;痰白滑、量多、易咯出者多属湿痰;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燥热之痰。在具体辨证治疗时,还应参照其他症状,整体辨证。

 “饮”跟“痰”相比更清稀、比水又浑浊,这种痰被称之为“无形之饮”,中医有支饮、悬饮、溢饮、痰饮分别表示饮停于心包、胸胁、四肢、胃肠时的状态。支饮表现为咳逆倚息、短气而不得卧、水肿;悬饮表现为咳唾引痛、胸闷息促。

 “水”有迹可循,是质地清稀、流动性大的病理产物。体内水液若因气化失常而输布障碍,则会停聚,表现为头面、肢体或全身水肿,按之凹陷不易起,或腹部膨隆、叩之音浊,小便短少不利、身体困重等。

“湿”让人沉重。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会发生,与所处地域、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湿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即潮湿环境中感受的湿邪而导致病证,如江南梅雨季节、久居湿地等引发湿邪致病,为外湿所引起,以肢体困重、酸痛为主,也见皮肤湿疹、瘙痒;内湿多由于脾失健运,或过食油腻之品、嗜酒饮冷等,湿浊内生,以脘腹痞胀、恶心、纳呆、便溏等症状为主。


02


03中医理念中,怎么能快速消除水肿呢?

水肿可能是夜间喝水过多导致大量水分无法排出,储存在身体中等生理性原因导致,也可能是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病理性原因导致。

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消除水肿,《本草纲目》中提到了红豆(赤小豆)薏米粥,可以起到利尿、健脾、祛湿的作用。《食疗本草》中说到冬瓜连皮炖,也可以起到利尿去湿的效果。

03

我们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消除局部的浮肿,可以局部按摩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部中央,涌泉穴直接连接着肾经部位)和水肿的地方,能有效的改善腿部浮肿和起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04

按摩攒竹穴可以消除脸部浮肿,还可以缓解到头痛,每天按摩还能够保护到眼睛

05

按摩承浆穴可以消除胸部和上半身的水肿。

06

丝竹空穴,经常按摩该穴位可以消除脸部浮肿,可以紧实脸部肌肉。

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