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我:哎呀,牙疼。
我妈:上火了吧
我:嗓子疼。
我妈:上火了吧?
我:妈我好像后背长了个火疖子。
我妈:上火了呀。
我:两天没上厕所了,怎么办啊。
我妈:那你肯定是上火了呀。
我:这几天总睡不好觉。
我妈:上火啦,得赶紧给你败败火。
我:……
发现了吗?有什么症状,我妈都说我上火啊。难不成,我是个“易火体质”吗?
原本以为“上火”和“败火”是父母一辈人的独特关注点,结果仔细一想跟周围朋友约聚会的时候,好像含“火”量也很高。
“吃火锅?”“容易上火!”
“喝羊汤?”“最近上火!”
“吃橘子?”“太上火!”
……
“那灸个艾?”“行,败败火。”
就连喝个饮料,那句绕梁三日挥之不去的“爱上火,喝***”的广告词,也会不停的在脑海中弹出。
“上火”这个词似乎是中国特有的,外国人始终理解不透人体为什么会“on fire”,忍不住问,难不成是吃中餐导致的?
“不,我们吃披萨一样会上火……”
那么,是否可以推理出,这是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易上火体质”呢?
如果你这么想,那还真是有点儿不科学了。
我们中国人不是爱上火,而是对于火的理解与西方人视角不同。
数万年以前,人类开始认识自然界就是从水火开始的,而对于水和火的应用也是人类发展道路当中重要的一个起点。
动物都是怕火的,人也不例外,知道接近这种奇怪的东西会疼、会受伤甚至会死亡。
但总有一些勇气与智慧并重的先行者,在靠近被火烧死的动物的时候,会感受到某种力量的吸引:
——真香啊~
想想看你在半夜路过烧烤一条街的心情,应该也能多少共情这些先行者的心理状态了。
也许先行者们经过了很久、很多代人的摸索,起初“吃烧烤”的人是谁已经无从知晓了。
那我们能够道出姓名的先行者是谁呢?
燧人氏——三皇五帝中三皇的第一位天皇。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燧人氏发现火种、尝试保存火种,后来有研究了“钻木取火”。
此后一步一步我们人类才逐步走向了有火的文明。
而那可以用于烧烤的火,又是如何与老百姓心目中“上火”的概念联系到了一起呢?
那还是得从开始,我们惧怕火的时候开始讲起。
靠近火的时候,好疼啊
被烧到的皮肤,变红了。
被烧过的东西,焦黄的。
看到了吗,疼痛、发红、变黄——有没有与“上火”的症状(牙龈肿痛、咽喉红肿、小便发黄)非常相近呢。
更进一步,人们发现水会被火烧干,所以在朴素的认识当中,也就觉得“上火”与喝水少是密不可分的。 ·
就这样,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
不是不是……
一步两步的建立了“上火”的概念。
咱们把这上下五千年都盘了一个遍,不过话说回来,“上火”并不是一个医学专业术语。
从中医角度来看,它所对应的其实应该叫做“实热症”。
完了完了,一个火还没弄明白,又来了一个热。
上对应着下,火对应着水,热对应着寒,实对应着虚。
这期科普看似要写到天荒地老了啊。。。小编哭晕在墙角。
遇到事情不要慌,拿出手机发个朋友圈——
请各位亲朋好友们去收听收看中国交通广播与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央广爱健康》特别节目吧。每天早上的6点到6点45分,下午的4点到5点,晚上的10点到11点,我们都会关注您的健康问题。
本期节目中,我们请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赵歆教授。赵教授才真叫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前面那些卖弄的知识,都是来自于赵教授的讲解。
到底“上火”在中医学科中是如何解读的?
“上火”是由什么引起的?
真的存在“易上火体质”吗?
“上火”之后,怎样更好的“败火”?
……
这些问题,赵教授在节目里都给咱们掰开揉碎的讲清楚了。
错过收听节目的,就来下面这里点击收听回放吧。
另外悄咪咪的告诉大家,近期《央广爱健康》也马上就要有视频直播了。
总在广播里听到的刘康小姐姐,
想不想见见庐山真面目呢?
只在中医著作或者医院才能见到的各位专家们,想不想有机会能够直接交流呢?
关注“央广爱健康”微信公众号,随时锁定直播信息。
让我们关爱健康,从现在开始。
交广互联是以媒体整合营销与传播服务商,专注于广播广告代理、媒体推广、广播广告制作、整合营销等业务。我们拥有在广播领域从业时间超过十年的稳定团队,能够提供策略制定、创意文案、广告制作、及效果评估等一站式广播广告服务。
很多人对广播电台收听数据排名感兴趣,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由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针对中国交通广播拥有较高的收听率,中国交通广播广告同样适用于交通及城市宣传、餐饮娱乐、房地产、建材家居、金融保险、母婴、汽车等行业的广告投放。广告咨询:010-65662699,13601234519。